导 读
有两个和我同年登陆加拿大的朋友,在温哥华自建房:一个3年后卖了,另一个5年后也卖了;五年兄卖了个保本价,基本建了个寂寞!三年兄算上税费最后还亏了几万,为什么?
难道华人就造不出好房子?
来,泡壶茶!
听托总慢慢侃...
1,想省钱
省钱是王道,但要省得合理!在托总看来温哥华建房的4大基本要素依次是:管理,服务,材料和产品。
首先说管理,这里包括现场协调,市政沟通,进度安排,成本和品质管控等等(建商篇里面再展开说,这里篇幅有限)。
然后是服务,这里主要分设计和施工两大类,设计包括:建筑,结构,室内,水电,暖通,园艺,智能家居和软装等等。
施工主要包括:结构类的Framing,Footing,Roofing,防水,保温和水电,暖通。还有装修类的:木工,油漆,瓷砖,户外景观以及设备安装等等。
接下来说材料,也分两大类:基础建材和饰面材料(和中国区别很大,材料部分以后再展开说)。
最后是所谓产品或者说是设备也行:包括厨房家电,灯具,智能化设备,家具和布艺窗帘,软装等等。
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大多数西人省钱的优先序列是:服务-管理-材料-产品;通俗点说就是说:请一流的管理,设计和施工,买二流的建材,用三流品牌的电器;加拿大人为什么要这样选?自然有其道理,后面的建商篇和材料篇里我们再详细说。
但大多数华人房东的优先序列不是这样,甚至完全相反,你会发现他们买的是Miele或者Sub-Zero高级电器,用意大利石材,找便宜的施工队和设计师,建商还建议套用以前别人的图纸,因为这样才省钱!是吗?其实结局从这一刻就注定了!
2,生活习惯
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!”这句话在哪国都适用。建筑格局来源于生活习惯,最能体现生活习惯的就是房型和装修风格,比如加拿大人喜欢大的Living room和Kitchen,开放式岛台是主人和朋友最好的交流空间,叫来闺蜜和老铁一起围着Island做菜品酒,围着壁炉聊天那是主人最高的礼遇,西人还喜欢能看到View的大窗和露台,卧室则是私密空间,以简单实用为主。
华人不同,往往追求更多的卧室数量,以便和父母,子女同住,最好还能有几个出租单位收租,试想一下多人住在一起,难免互相干扰,生活品质就不好保证了,所以华人这种房型当地人未必买账。
3,审美
建一栋高颜值的住宅需要房主也具有高品位的审美鉴赏能力,对大多数华人房东,这是个硬伤!和屋主的财富,学历无关,主要是成长环境造成,比如:从小喜欢看《喜羊羊》的和看《迪士尼》长大的,审美差别就很大,这个就不展开说了,大家自己体会。
当然,好的建筑作品也是无国界无民族差异的,就像张大千,刘海粟和梵高,莫奈都是世界公认的大艺术家,好的房子其实也是有共识的。
4,房东心态
作为投资方心态很重要,在温哥华绝大多数华人房东都是第一次建房,拿出毕生的积蓄,希望能建出自己的Dream house,难免有些患得患失,又没有一套整体的思路,喜欢临时看到别人这么做,自己也要这样做,觉得有钱就是任性!
要知道加拿大房地产已有两三百年的发展历史,法规和建造工艺都非常成熟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设计师,建商和各施工队都分工明确,房东指挥太多,最后做成四不像,承受后果的还是房东自己。
所以房东不要把自己当成说一不二的甲方,而是要把自己当成建设团队的一员,听取和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,建立互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团队优势。这一点上加拿大人团队意识和专业信任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,多数华人不具备,相反以前国内的事业越成功的人越任性,也就越难造出好房子。
当然每套房的情况都不同,遇到问题也不一样,码了这么多字,也不能完全表达清楚,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订阅托总刚刚开通的小红书
“温哥华建房玩家Vancouve”
一起互动讨论,谢谢大家!